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書類
五經總義類
孟子類
四書類
易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政書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史鈔類
雜史類
傳記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醫家類
天文算法類
術數類
法家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詞曲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史傳部類
毘曇部類
密教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經集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正一部
太平部
太玄部
 焉诗所称周原膴膴者也东西横亘肥美宽平在今
 岐山县东北四十里 荆山有三一在雍域怀德北
 条之荆大禹铸鼎处也一为荆豫界临沮南条之荆
  卞和
得玉处也一在豫域与禹贡无涉汉郊祀志公
 孙卿曰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案唐志虢州
 湖城县有覆釜山一 (第 3a 页)
 周礼春官大司乐云和之琴瑟(又广韵州名在淮南汉属九江郡齐为和州)又韵会西和州秦蒙恬筑长城始此唐为岷 
 州宋改西和州(又广韵姓也本自羲和之后一云 卞和
之后晋有和峤)又正字通养和今之靠背也李泌采异木蟠枝以  (第 33b 页)
 蒲眠反珠也(又五音集韵部迷切音鼙淮珠也)(说文玦本字)(唐韵集韵韵会郎丁切正)
(韵离呈切𡘋音灵说文玉声扬子太玄经唐素不贞亡彼珑玲注珑玲金玉声前汉扬雄传前殿崔巍兮和氏珑玲注师古曰)

(玲音零孟康曰以 和氏
璧为梁璧带也其声珑玲也晋灼曰以黄金为璧带合蓝田璧珑玲明见貌也师古曰晋说是)又集 
(韵力耕切音磷义同 …… (第 10b 页)
 珍古文
(唐韵陟邻切集韵知邻切𡘋音真说文宝也玉篇贵也美也重也礼儒行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卢谌诗不待 卞和)
 显自为命世珍(又瑞也诗周颂将受厥明传我周家大受其光明谓为珍瑞天下所休庆也)又尔雅释詀珍献也 又奇 …… (第 13b 页)
 (又集韵锄簪切音岑又才淫切音鬵又咨林切音祲义𡘋同)(字汇与瑰同)(广韵韵会匹角切正韵匹)
(各切𡘋音朴玉篇玉未治者增韵玉未琢韵会玉素也老子道德经璞散则为器)又姓正字通明璞俊 又韵补叶普木切 
(音朴司马彪赠山涛诗 卞和
潜幽冥谁能證奇璞冀愿神龙来扬光以见烛正字通或曰璞本有朴仆二音非叶也正韵收璞)
(入六药一屋阙璞误) …… (第 41a 页)
 日夕在侧 又州名汉朱厓郡唐析置琼州(又集韵旬宣切音旋同琁)又韵补叶渠阳切音强楚辞招魂砥室翠翘挂曲 
(琼些翡翠珠被烂齐光些)(集韵其既切音䤒珠不圆者)(五音集韵与琚同)(博雅)
(裂也释文音问○按即璺字之讹)(字汇补音摘瑕也吕氏春秋寸之玉必有瑕瓋)(字汇补呈练切廛去)
(声珑粉糖果名武林旧事诸色珑蜜煎)十六(字汇狼狄切音历玉名同瓅)(广韵与瑰同○)
(按正字通入十五画非今改正)(正字通俗瓗字)(集韵旬为切音随珠也蛇衔之以报随侯楚辞因从玉)
(集韵郎达切音剌玉也类篇或作㻝亦作㻋)(唐韵集韵力钟切韵会正韵卢容切𡘋音龙说文祷旱玉)
 龙文从玉从龙会意龙亦声(又广韵卢红切集韵韵会卢东切𡘋音笼玉篇玲珑玉声前汉扬雄传前殿崔巍兮 和氏
珑玲)
(注孟康曰以 (第 47a 页)
和氏
璧为梁璧带其声珑玲也晋灼曰以黄金为璧带合蓝田璧珑玲明见貌也扬子太玄经唐素不贞亡彼珑)
 玲注珑玲金玉 (第 47a 页)
 旄丘新台悔往叹息(又叶韵音笃易林黄鸟采䔰既嫁不荅念我父兄思复旧荅)(正字通芛字之讹)
(篇海古文堇字注见八画)荆古文(唐韵举卿切集韵韵会正韵居卿切并音京说文楚木也山海经虖)
(勺之山其下多荆杞本草牡荆注古者刑杖以荆故字从刑其生成丛而疏爽故又谓之楚荆楚之地因多产此而名也)又 

 州名书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又山名后汉郡国志南郡临沮侯有荆山注 卞和
抱璞之处)又姓通志氏族略燕有荆轲 
 望出广陵(又韵补居良切音姜列女传属以州犁以免咎殃伯宗遇祸州犁奔 (第 32b 页)
 南漳县西有荆山昭十三年传楚迁许胡沈道房申

  于荆杜注荆荆山也能容六小国之众是荆山之
  为地广矣山海经曰荆山之首曰景山即 卞和

  璞处自宜城南漳以至房县迤逦而西与归州相
  接亦曰西山
 自襄阳府城以南至安陆府城西凡七百里 (第 111a 页)
根之谈当痛绝之


荆山有三一在雍域怀德北条之荆大禹铸鼎处


也一为荆豫界临沮南条之荆 卞和
得玉处也一


在豫域与禹贡无涉汉郊祀志公孙卿曰黄帝采


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按唐志虢州湖城县有覆 …… (第 9b 页)
绎辟在荆山后汉志临沮县有荆山刘昭曰荆州


记云西北三十里有清溪溪北即荆山首曰景山


卞和
抱璞之处水经注云沮水出东汶阳郡沮


阳县西北景山即荆山首也高峰霞举峻竦层云


山海经曰金玉是出亦 (第 59b 页)
云白荆堪为履紫荆堪为床牡荆节间不相当又紫
荆花名通志云人多种庭院即田氏之荆也又山名括地志云荆山在襄州 卞和
得玉于此又荆山在雍州黄帝及禹铸鼎之
地又州名夏及周并为荆州秦为南郡即郢都之渚宫晋志云荆彊也言其气躁强 (第 26a 页)
集韵无分切书有条而不紊徐邈读文)(集韵眉贫切与岷通书岷山导江史记作汶又汶濛
玷辱也楚词渔父见衣字注
卞和
歌沂水滂沛流于汶进宝得刖足离分断者不续岂不怨怨纡云切)
(韵补纡云切舜南风歌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 (第 31a 页)
诗欲乘策兮纵迈疾吾俗兮作谗竞举枉兮错直咸先佞兮唌唌固靡惭兮独建冀异州兮尚贤
唌音延)
(通韵咸韵通删 卞和
歌悠悠沂水经荆山精气郁洽谷岩岩)(通韵咸韵通元韩愈子产
不毁乡校颂在周之兴养老乞言及其已衰谤者使监
(第 20a 页)
 (三木功存汧城身死汧狱凡尔同围心焉摧剥扶老携幼巷号街哭)说文剥从刀录声 

𢷏(蒲角切)

古音仆 注云亦作扑说文扑从手业声(今扑字在一屋部)

(匹角切)

古音普木反(魏嵇康卜疑若先生者文明在中见素表璞内不愧心外不负俗交不为利仕不谋禄鉴)


乎古今涤情荡欲(晋司马彪赠山涛诗感彼孔圣叹哀此年命促 卞和
潜幽冥谁能證奇璞冀愿神龙)


来扬光以见烛(陆云吴丞相陆公诔睿鉴擢微玄辉镜璞戒危膏粱收俊白屋)卢谌 (第 27b 页)
赠刘琨诗妙哉 

 (蔓葛得托樛木叶不云布华不星烛承侔 卞和
质非荆璞眷同尤良用乏骥騄)张协把刀铭奕奕名金  (第 27b 页)
顺也谐也不坚不柔也亦州名在淮南汉九江都尉居之属九江郡齐为和州又姓出汝南河南二望本)
(自羲和之后一云 卞和
之后晋有和峤又虏复姓和稽氏后改为缓氏十四)(古文)(棺头)
(谐也合也或曰古和字)(粟苗) (第 53a 页)
 按录异记帝尧时有五星自天而霣一是土之精坠
 于谷城山下其精化为圯桥老人岁星之精坠于荆
 山化而为玉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 卞和

 之献楚王后入赵献秦始皇一统天下琢为受命玺 (第 2b 页)
  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
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

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见其濯
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虽存乎人者岂
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
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
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
之矣梏之反覆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
其违禽兽不远矣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
者是岂人之情也哉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

无物不消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
惟心之谓与

  昔伯乐见盐车之马而增叹 卞和
抱荆山之璞而悲
泣则以千里之马而乃屈于盐车连城之璧而乃埋
于块石故也马玉乃乘驾操执之用耳识者尚为之 (第 18a 页)
学造精微者
不能不惑也惟致知格物之学以诚意正心修身齐
家治国平天下则非礼义之来自顺自逆如伯乐之
识马 卞和
之识玉其驽骀下乘珉石珷玞岂能乱吾
之智思乎故欲舍生取义而不为逆顺所乱而失其
本心者不可不讲学也此又孟 (第 6a 页)
来王天人之际于兹则明(河梁歌孟冬十月多雪霜陈兵未济秦师降声传海内威远邦) 卞和 


(怨歌中有神宝灼明明穴山采玉难为功于何献之楚先王)
严忌哀时命采钟山之玉英望阆风 


之板桐又无羽翼而高翔(甘泉赋翍桂椒而郁栘杨击欂栌而将荣声駍隐而历 …… (第 17b 页)
 庚青多从阳蒸二韵以通东冬若专通则有易文言

讼象(文言与日月合其明与鬼神合其吉凶)讼象刚来而得中也讼不可成也 楚词



九歌(身既死兮神已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史记高帝语(吾翁即若翁幸分我一杯)


(羹)扬子云甘泉赋(前殿崔嵬兮 和氏
玲珑炫浮柱之飞欀兮神莫莫而扶倾)


中郎碑文(绥我荆衡民安物丰)曹植七启(造响于无声何所规之不通 (第 21a 页)



仲卿妻(朝成绣裌裙晚成单罗衫)道藏歌(策驾云中汉辔垂扶桑林妙微)


(浑混遘长扇回五烟) 卞和
献玉操(悠悠沂水经荆山精气郁洽谷岩岩)


尤函谷关赋(上罗三关下列九门合万国之玉帛徕百蛮之贡琛) (第 22b 页)
嬴姓少皞之后武王封兹舆期于莒十一世兹丕公始见春秋夫少皞已姓不得为嬴姓嬴伯翳之后也世本云莒国已姓后灭于



朱子曰卞鲁卞邑元按鲁之卞邑即古卞明之国成汤尝伐有卞矣春秋僖公十七年夫人姜氏会齐侯于卞其后季武子以为采 (第 15b 页)
朱子曰庄子卞邑大夫元按国名纪云 卞和
卞庄子皆以卞邑为姓氏族大全云曹叔振铎之后支庶食采于卞因以为氏卞庄子是也集注以为卞邑大夫则本于晋儒周生 (第 19b 页)
 黄补 秸恝 张补 揩

十五辖

(亦作辖下瞎切键也释车轴头铁左巾车脂辖陈遵投辖孟序五经之錧辖并此是黄补亦作辖诗载脂)
(载辖)○楬(丘瞎切乐器释木虎敔也所以止乐又月韵乐记圣人作为鼗鼓椌楬此德音也系苦瞎反)
(牛辖切缺齿)○刮(古刹切释掊把一曰摩切刮削)(五刮切断足又月没韵详月内注清江解)
(试天子明哲且仁赋取中一本六押察字云 卞和
之刖此事出韩非子考官以其下无音又韵无通押遂降魁) (第 25a 页)
 能行也下卦元属震震为足故有灭趾之象初九变

 晋晋进也或有当进而不进不当进而妄进皆罪之
 轻者屦校灭趾欲其不行而急于改过故得无咎如
  卞和
三献玉于君而三刖其足盖玉之在璞未成而
  (第 7b 页)
卞和
遽进之刖足之刑非其罪也故得无咎
六三噬肤灭鼻无咎象曰噬肤灭鼻乘刚也
 肤体之皮也灭鼻劓刑也既噬其肤又 (第 7b 页)